如何培养小学生勤劳节俭的美德
社会在发展,社会对教育的要求也在发生着变化,知识经济异军突起,在国民生产总值中已占百分之五十。新时期对学生的培养目标也具有其时代特征:我们的目标是要教会学生学会做人、学会学习、学会生活、学会健体,学会劳动,学会审美。 我们除了不断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、诚实守信、积极进取、自立自强、乐于助人、宽厚待人等方面的品德教育,还更需要加强对学生责任心,集体观念,特别是勤劳节俭的教育。 有些家长因不重视劳动教育,下述这种情况并不少见;起先,孩子想干活,父母或因“疼爱”孩子,或因孩子干活慢,效果差,或因怕孩子弄湿衣服,打破盆,摔烂碗而不让他们干。后来,父母想叫孩子帮一点忙,孩子却不肯了,因为孩子早已养成了不干活的习惯。 希望尊重孩子的力量。孩子能够做的事情,让他们自己尽量去做。让孩子干点适当的家务活,如打扫卫生洗菜、洗碗碟、擦鞋子,购买物品等,逐步让孩子养成习惯。吃饭、整理、睡觉是人类生活的基本习惯,所以家长可以从小就训练孩子做一些煮饭之类的家务,这必是有利无害。一个小学中年级的孩子,是应该训练成能独自一人看家的本领的。譬如傍晚时分,父母尚未回来,孩子应自行洗米、操作电饭锅煮饭。这样,孩子就可以在野炊时,让同学们吃上自己做的饭。这同时也培养了孩子的自立意识和自信心。从小就养成这样还是那样的习惯不是件小事情;恰恰相反,它非常重要,比一切都重要。培养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习惯。 2.1 家长要端正认识。当前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,加上父母望子成龙心切,或有某种补偿心理,对子女一般都是尽量满足其需要,这在情理之中。如果只是在孩子的吃、穿、用等方面盲目与别人攀比,就容易使孩子形成追求享受、虚荣等不良心理。 2.2 家长要以身作则,做孩子的榜样。家长是孩子的老师,孩子最初的行为表现主要是从父母身上模仿的。家长要有正确的劳动观点,热爱劳动,尊重劳动人民,珍惜劳动成果,严格要求自己,生活要俭朴,精打细算,如珍惜粮食,节俭用水、用电等,在孩子面前起到表率作用。 3.学校应该注意培养学生勤劳节俭的美德 对于寄宿制的学校,大多数住校学生来自周边几个村街,许多父母忙,常忽略孩子良好品性的培养,为弥补对孩子的亏欠,往往以丰厚的物质条件来满足孩子对亲情的需求。由于倍受宠爱,逐渐使孩子养成了自私、懒惰,好逸恶劳,依赖性强的毛病。他们往往不思进取,却对吃、穿、戴、玩,颇感兴趣,互相攀比,无形中养成了花钱大手大脚,毫不吝啬的坏习惯。纵观校园各种浪费现象比比皆是,例如:不爱惜书本,随意涂抹乱画、撕扯,毫不可惜;随意丢弃作业本试卷;平常使用的各种文具很随意地丢在一边,任其频繁摔坏、丢失,毫不可惜,即使买了新的也从不珍惜。 针对这些出现的问题,无论从中国的地理环境考虑,还是从中国的历史发展考虑,我始终认为无论到了什么时候中华民族艰苦朴素、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都不能丢。于是我将本学期我班的德育目标的重点放在教育节约这方面。立足于学生现实生活,着手于周围各种浪费现象,通过班费开支的形式具体展现。如:一堂班会课《浪费就在我身边》学生通过小品表演形象在展现平日习以为常的浪费现象。从学习用品到餐厅粮食,从水电到日用品及校服,通过表演使学生为他们平时的行为而感到惭愧,达到自省。再结合学生的见闻与身边的种种现象进行对比,使学生真正明白勤俭节约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,更是做人的美德及事业有成的条件,通过长期苦口婆心耐心的教育和点点滴滴的渗透和严格要求,指导并控制学生的零用钱,许多学生逐渐改掉了大手大脚的坏习惯。 当然,学生的浪费现象还时常会反复出现,尤其是当背着老师的时候,各种小毛病还会露头,因此教会学生做人这项工作必须常抓不懈,始终不能放松,还须结合日常生活中鲜活事例随时随地的进行教育,避免空洞的说教方能起效,这也说明了一个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学校、家庭、社会形成的合力,共同对孩子实施有效的品德教育,崇尚节俭,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,教师更要利用一切机会和家长沟通,达成统一认识,教育的效果会更好。
作为一名大学生如何践行劳动美德?
1、作为学校的一员,要积极参与学校的清洁工作,清理学生宿舍的个人卫生,帮助学生和室友共同工作。为每个人创造一个美丽、干净的学习和生活环境。
2、身为家中的宝贝,更应该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。这不仅能帮助缓解他们的辛苦劳累,又是一种表达爱意的方式。何乐而不为。
3、作为社会的一员,应该树立积极主动的志愿服务的榜样。
积极参与青少年课外志愿活动,为社会做出贡献,使社会更加美好。只有这样,新时代的工作精神才能得到贯彻。劳动是社会对个人最基本的要求,既是个人的生存手段,又是个人对社会和国家的责任。
劳动的意义和价值是什么?
1、劳动精神可以激励大学生立足实践,认识世界,探索真理,不断提高自己,进行劳动精神教育,能使大学生养成扎实、勤奋、严谨的工作品质,在工作过程中成长为人才;
2、能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幸福观和择业观;
3、能够提高大学生为社会和他人服务的奉献精神和服务意识。
如何弘扬劳动美德?
1、继承和弘扬革命精神,发扬老一辈的优良传统,艰苦奋斗,勤俭节约。
在实践的工作中,勤奋好学,努力工作,刻苦钻研精神,尽心尽责,无私奉献精神,以老一辈为榜样,为党和国家民族多作应有的贡献。
2、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、尊重劳动,懂得劳动最光荣、劳动最崇高、劳动最伟大、劳动最美丽的道理。?
现实中,一些青少年中出现了不珍惜劳动成果、不想劳动、不会劳动的现象,根源就在于劳动教育被淡化、弱化。事实上,挥洒劳动的汗水、体味劳动的艰辛,才能收获劳动的快乐,也才能真正理解劳动的内涵。
劳动教育具有树德、增智、强体、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。通过劳动教育,使学生能够理解和形成马克思主义劳动观,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、劳动最崇高、劳动最伟大、劳动最美丽的观念;体会劳动创造美好生活,体认劳动不分贵贱,热爱劳动,尊重普通劳动者,培养勤俭、奋斗、创新、奉献的劳动精神;具备满足生存发展需要的基本劳动能力,形成良好劳动习惯。
3、对家长来说,应鼓励孩子自觉参与、自己动手,在衣食住行中掌握必要的家务劳动技能,让孩子从小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。
实践证明,爱劳动、会劳动不仅不会耽误学习,反而能够促进学习,有助于人的全面协调发展。
4、学校应开齐开足劳动教育课程,科学设计课内外劳动项目,采取灵活多样形式,激发学生劳动的内在需求和动力。
面向未来,应当更加注重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,贯通大中小学各学段。特别需要注意的是,一定要将劳动教育与智育区别开,防止用文化课的学习取代劳动教育。幼时启蒙劳动意识,感知劳动乐趣,体会劳动光荣;稍大时增加劳动知识技能,适当参加生产劳动;再大时增加职业体验,理解劳动创造价值……
5、全社会都应注重发挥协同作用,开放实践场所,搭建活动平台,支持学生走出教室,动起来、干起来。劳动创造美好生活。?
本文来自作者[绚奕]投稿,不代表木木号立场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gmx3.cn/ef/%E5%A6%82%E4%BD%95%E5%9F%B9%E5%85%BB%E5%B0%8F%E5%AD%A6%E7%94%9F%E5%8B%A4%E5%8A%B3%E8%8A%82%E4%BF%AD%E7%9A%84%E7%BE%8E%E5%BE%B7.html
评论列表(4条)
我是木木号的签约作者“绚奕”!
希望本篇文章《如何培养小学生勤劳节俭的美德》能对你有所帮助!
本站[木木号]内容主要涵盖:生活百科,小常识,生活小窍门,知识分享
本文概览:如何培养小学生勤劳节俭的美德社会在发展,社会对教育的要求也在发生着变化,知识经济异军突起,在国民生产总值中已占百分之五十。新时期对学生的培养目标也具有其时代特征:我们的目标是要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