柴胡,中药名。为《中国药典》收录的草药,药用部位为伞形科植物柴胡或狭叶柴胡的干燥根。春、秋二季采挖,除去茎叶及泥沙,干燥。柴胡是常用解表药。别名地熏、山菜、菇草、柴草,性味苦、微寒,归肝、胆经。有和解表里,疏肝升阳之功效。用于感冒发热、寒热往来、疟疾、肝郁气滞、胸肋胀痛、脱肛、子宫脱垂、月经不调。
主治
用于感冒发热,寒热往来,胸胁胀痛,月经不调,子宫脱垂,脱肛。
禁忌
柴胡其性升散,肝风内动,肝阳上亢,气机上逆者忌用或慎用。
剂量为10克/包,六岁小孩用量:每天3次,每次半包。如果没有咳嗽明显、喉咙红肿等现象,服用一上药物治疗即可,暂可不必服用头孢之类的抗菌消炎药,如果加用利巴韦林颗粒等抗病毒药也许效果更佳。
小柴胡的用法用量
1、大剂量 柴胡入煎剂12~15克时,可以退热,清胆,截疟。由于柴胡对外感发热有透表泄热功能,所以用柴胡制成的单味或复方注射液,对外感发热有较好的解热功能。应当注意的是,用柴胡退热,适用于邪在卫分、气分之间而未入营伤阴者,可同时配黄芩、大青叶、桑叶等。
2、中等剂量 柴胡入煎剂6~12克时,长于疏肝,解郁,调经。柴胡能平肝利胆,泻三焦相火,除胁肋结气,主治气痛眩晕、胁肋胀痛、月经不调。此剂量以逍遥散、丹栀逍遥散、四逆散为代表方。逍遥散为疏肝健脾和血调经之剂;逍遥散加丹皮、栀子为丹栀逍遥散,则兼清肝经郁热;四逆散则为升清降浊,调和肝脾以治胸胁满痛等证之方。
3、小剂量 柴胡入煎剂3~6克时,功在升阳,举陷。凡气虚下陷、清浊不分,以致洞泄、脱肛、遗尿、阴挺、崩漏、带下、胃下垂、肾下垂等病症,于益气补中、健脾燥湿药配以少量柴胡,以佐其升举之效,往往能提高疗效。如补中益气汤、完带汤中的柴胡用量均小于6克,从中药理论来说,是药少质轻有利于升浮之故。
4、需要注意的是:柴胡具有升散之性,故凡热病伤阴、真阴亏损、肝阳上亢等宜慎用。
小柴胡辛、苦、微寒,归肝、胆经。其性升散课疏散少阳之邪,为治疗少阳证的要药,用于外感发热,有良好的疏散退热作用;疏肝解郁,又善于升阳举陷。诸药合用,可使邪气得解,少阳得和,上焦得通,津液得下,胃气得和,有汗出热解之功效,真正达到小柴胡的药效。小柴胡有小柴胡颗粒、小柴胡汤。但是药好的同时也要配合科学用药,今天,我们一起来看看一般小柴胡的用法用量都是怎么样的?
一般小柴胡颗粒的用法用量都是开水冲服。一次1~2袋,一日3次。这个剂量是经过科学研究后下的结论,所以一般都只需要按照这个剂量服用就可以了。如果需要改变剂量的,需要提前咨询相关的职业药师。
小柴胡汤每服4钱,以水1中盏,加生姜半分,煎至6分,去滓温服,不拘时候;或以水1.2升,煮取600毫升,去滓,再煎取300毫升,分两次温服。
本文来自作者[沙洋辰]投稿,不代表木木号立场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gmx3.cn/ef/%E6%9F%B4%E8%83%A1%E7%9A%84%E5%8A%9F%E8%83%BD%E4%B8%BB%E6%B2%BB%EF%BC%9F.html
评论列表(4条)
我是木木号的签约作者“沙洋辰”!
希望本篇文章《柴胡的功能主治?》能对你有所帮助!
本站[木木号]内容主要涵盖:生活百科,小常识,生活小窍门,知识分享
本文概览:柴胡,中药名。为《中国药典》收录的草药,药用部位为伞形科植物柴胡或狭叶柴胡的干燥根。春、秋二季采挖,除去茎叶及泥沙,干燥。柴胡是常用解表药。别名地熏、山菜、菇草、柴草,性味苦、...